股票估价原理
如何评估某种股票的价值?
在这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也难以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股票的票面价值来表示,但票面价值往往与股票实际的市场价格相去甚远。
股票的理论市场价值同样如此。
股市运作中,人们常用以下比率作为股票估价的指标。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也叫趋势分析法,它主要是通过对财务报表中各类相关的数字进行分析比较,尤其是将一个时期的报表同另一个或几个时期的比较,以判断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演变趋势以及在同行业中地位的变化情况。比较分析法的目的在于:确定引起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动的主要原因;确定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趋势对投资者是否有利;预测公司未来发展趋势。比较分析法从总体上看属于动态分析,以差额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为基础,亦能有效地弥补其不足,是财务分析的重要手段。
比较分析法大致有以下四类:
(一)纵向比较
1.绝对数值的纵向比较绝对数值的纵向比较,就是直接以财务报表上各科目绝对数值的大小加以比较,达到了解各科目之间关系的目的。
请见下表,表中数字均为假定。
A公司1988年度、1989年度、1990年度损益表(单位:万元)
┌──────────────────────┐
│ 1988年度 1989年度 1990年度 │
├──────────────────────┤
│ 销售收入 600 660 780 │
│ 销售成本 432 462 530.4 │
│ 销售毛利 168 198 249.6 │
│ 营业费用 93 112.2 140.4 │
│ 营业纯利 75 85.8 109.2 │
│ 利息费用 6.6 7.26 9.2 │
│ 税前盈利 68.4 78.54 100 │
│ 所 得 税 20.52 25.92 36 │
│ 税后利润 47.88 52.62 64 │
└──────────────────────┘
竖着看表,可以初步了解到A公司三85.8个年度经营成效以及表内各科目之间的关系,这是差额分析法的结果。但由于差额分析法的缺陷,绝对值的纵向比较方式较难显示各科目之间的关系,因而分析时常用百分比的纵向比较。
2.百分比的纵向比较百分比的纵向比较,是指将同一表上各科目化成百分比,并以表上某一特殊项目的数字作为100%。该特殊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上为资产总额或股东权益总额,在损益表上为销售收入;将其他科目的金额分别除以该特殊项目的数字,便可得出其他科目的各自百分比。将报表上的各科目化成百分比后的报表称为共同比报表。显然,共同比报表是比率分析法的运用。
运用百分比的纵向比较,投资者可清楚地看到某一科目与表上总数的关系,或该科目在表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该科目重要性增强或减弱的原因。例如,从每种资产占总资产的百分比,可以看出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相对重要性,还可看到总资产中分别有多大比例筹自短期债权人、长期债权人和股东。
从表中,可以计算出A公司三个年度的共同比损益表。
竖着看表,可以看出销售成本、营业费用、利息费用、所得税等项目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亦可看出销售毛利率、营业纯利率、税前利润率、税后盈利率。从表中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年度利润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销售收入的增加和销售成本的降低。百分比的纵向比较虽然弥补了绝对值纵向比较的不足,但由于它只知道某一科目的相对比例,而不知道某一科目的数额大小,难免有局限性。因为基数的不同,使同一数字有不同的百分比,同一百分比也表示不同的数字。表中1988年度和1989年度的利息支付率和税后盈利率均相同,但由于销售收入不同,所代表的利息费用、税后盈利均不相同。同理,由于基数的不同,小百分比的绝对值可能比大百分比的绝对值还大。例如,某公司去年销售收入500万,税后盈利50万,销售利润率为10%,今年销售收入为1000万,税后盈利为80万,销售利润率为8%,虽比去年销售利润率小,但盈利额比去年大得多。可见,必须将两种纵向比较方式结合起来,以弥补各自的不足。
3.绝对值和百分比纵向比较的综合即在同一报表上,即列出绝对数,又列出百分比,以利于全面的纵向比较。下表是将上述两表综合的结果,由于篇幅关系,舍弃了1988年度的损益情况。原因是否继续存在。横向比较分析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并可有效地预测某一科目或比率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程度,常用的横向比较有三种方式:1.直接在比较财务报表上横向比较即是在前述按绝对金融编制的比较财务报表和共同比报表上直接对各科目进行横向比较,这是最简易的横向比较方式。
在这两表中,横着看可以看到各个科目的绝对金额都是逐年增长的,百分比则除了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外,其它均基本上逐年提高,从而可知A公司三年来的收益状况良好、前景光明。
(二)横向比较
环比增长率的横向比较即在进行横向比较时,将下期某一科目或比率与前一期某一科目或比率进行对比,进而求出下期对前一期的增长率。
计算办法有两种:一是将某一科目或比率相邻两期中的后期数字减前一期数字,得出增长量除以前一期数字,所得结果以百分比表示,此方法直观,并运用了差额分析法。计算公式为:环比增长率=下期数字-前一期数字前一期数字×100%另一方法是通过环比指数(即环比发展速度)求出,即将前一期某一科目或比率作为100,用下期某一科目或比率的数字除以前一期某一科目或比率的数字,得出的商数再乘以100,便是下期的指数,下期指数减去100,便是下期对前一期的增长率。由于各期指数均以前一期为基期(100),固称之为环比指数。计算公式如下:环比增长率=(环比指数-100)×100%=〔(下期某一科目或比率前一期某一科目或比率×100%)-100〕×100% 1988年为100,1989年绝对值(52.62B47.88×100)和百分比(7.98%B7.98%×100)分别为109.9和100,1990年绝对值(64B52.62×100)和百分比(8.2%B7.98×100)分别为121.63和102.76。其他可依此类推。
从绝对值栏中可以看到,尽管A公司1989年度的销售成本绝对值比1988年增加6.94%,1990年又比1989年增长14.81%,但相对于销售收入和税后利润的绝对值增长率而言,销售成本的增长率要低得多;1990年税后利润之所以能比1989年提高21.63%,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销售成本并不是与销售收入同步增长的。换句话说,相对于1990年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是相对降低了。
从表百分比栏中更可清晰看到,A公司的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1989年比上年下降了2.78%(100-97.22×100%),1990年又比1989年下降了2.86%(100-97.14×100),进一步证明前面关于销售成本的降低是税后利润增长之重要原因的结论。而1989年税后利润率之所以未比1988年提高,原因之一是所得税的百分比提高较大,达到14.91%。
定基增长率的横向比较即将某一时期某一科目或比率的数字作为基数,将该科目或比率以后各期数字分别与基数比较,进而求出各期对基期的增长率。其计算方法亦有两种:一是将以后各期数字分别减基期数字,得出各期的增长量,并逐一除以基数,所得结果以百分比表示,分别求出各期对基期的增长率。计算公式如下:定基增长率=报告期数字-基期数字基期数字×100%另一方法是通过定基指数(定基发展速度)求出,即将某一科目或比率的数字作为基期指数100,将以后各期数字分别除以该科目或比率的基期数字再乘以100,从而得出以后各期的指数值与基期比较,定基指数减去100再乘以100%,便是报告期对基期的增长率。其计算公式如下:定期增长率=(定基指数-100)×100%=[报告期数字基期数字×100)-100]×100%从表中可以看到,1989年销售成本的绝对值比1988年增加了6.94%,1990年则比1988年增加了22.78%,但销售成本的百分比却是1989年比1988年下降了2.76%,1990年则比1988年下降了5.56%。对比表可看到环比指数的比较和定基指数的比较是相通的,都具有更清晰地分析和预测某一科目或比率历年发展状况、原因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作用,不同之处在于,定基指数以某一固定时期为基期,环比指数则以前一时期为基期。
(三)标准比较投资者无论是进行财务报表的纵向比较分析还是横向比较分析,都须事先设定一个客观标准,然后将公司的有关财务数据与该标准相对比,以求客观地评价和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水平。财务分析中常用的分析对比标准有:以公司的财务预算目标为标准、以同业数字为标准、以公司过去的实际完成数字为标准、以公认的平均比率为标准。
1.与公司的财务预算目标比较财务预算目标即是财务计划目标。通过将本年度企业财务实绩值与当年财务预算的目标值相对比,可以计算出财务预算的完成进度、预计完成程度和实际完成程度等,进而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率;亦可以由此判明企业财务预算目标的正确性与先进性,分析出企业的管理水平。这里,以财务预算目标作为比较的标准能否有效,取决于财务预算计划的科学性和符合实际,否则,用此标准去进行财务分析便失去了意义。
2.与公司过去实际完成的数字相比较即将公司本年度的有关财务数据与其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判断公司本年度的财务状况是否有所改善,经营实绩是否有所提高。
以公司过去实际完成的数字为标准,一般是根据公司的特性,公司财务历史状况,找出最好的历史指标来与本年财务实绩比较。通过对比揭示有关财务指标的发展趋势及发展速度,反映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并有助于发现公司经营管理的问题。以公司财务的最佳历史指标作为比较标准,从根本上说是企业自身的纵向比较,如果不结合对同行业财务报表的横向分析,往往难以充分说明该公司财务和经营的实际水平。例如,假定公司本期税后利润比最好年份的上期增长了10%,成绩似乎不错,但如果同行业本年度的税后利润平均增长率为15%,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能说明该公司经营不力,竞争能力减弱。
3.与公认的平均比率标准相比较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公司报告期的有关财务比率与社会上公认的一般比率标准相比较,从中可以对公司有关财务比率的优劣作出判断。
例如,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在2∶1以上,速动比率应在0.5∶1以上,固定比率应在2∶1以下,负债比率应在3∶1以下,产权比率应在25%以上,如果公司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产权比率低于上述平均公认的标准,而固定比率和负债比率又高于上述标准,但又无其他什么特殊情况,一般而言其有关财务比率是处于不良状态中,财务结构有问题。
运用社会公认的平均比率标准来分析,切记要注意不应生搬硬套。
4.与同业数字标准相比较即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水平与同行业中的平均数或最佳数字相比较,从中可以看出该公司的先进(落后)程度及其差距,为挖掘潜力,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指明方向。
与同业数字标准相比较,才是真正的横向比较,也可以有效地弥补仅限于企业内部的与企业财务计划相比较、与历史数据相比较的缺陷。但是,由于不同企业往往在经营规模、经营结构、地理环境、会计方法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有时会使某些分析比较失去可比性。因而在与同业数字标准相比较时,要注意剔除不可比因素,这样才能确保分析比较的准确性。
上述四种标准比较,各有长短处,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分析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将它们结合起来使用。
(四)综合比较
1.比率指数的综合比较所谓综合比率指数,就是从公司的所有财务比率中,选出若干重要的比率分别除以基期若干标准比率后,再加权平均所得出的指数。这一比率指数具有综合性质,通过它与基期的综合比率指数100相比,可以看出一公司在某一年的经营和财务的总体状况有多少变化。
下面以A公司为例,我们选出股本报酬率、销售利润率、速动比率、举债经营比率、应收帐款比率等五个主要比率,分别列出1988~1990年五个比率的假定数字,见下表。运用比率指数进行综合比较,要注意选用性质相同的比率,权数大小的确定也要力求客观,真正反映某一比率在公司经营和财务中的地位。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分析人员的不同,所选用的比率及权数大小往往不一样,致使求出的比率指数数值不同,这是比率指数综合比较的主要缺陷。
2.图表上的综合比较即或者通过坐标,或者通过雷达图来综合比较有关科目或比率的发展变化,进而看出一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体发展趋势。限于篇幅,故从略。
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以同一期财务报表上若干重要项目的相关数据相互比较,求出比率,用以分析和评价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公司目前和历史状况的一种方法,是财务分析最基本的工具。但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突出表现在:比率分析属于静态分析,难以分析动态方面的情况;比率分析使用的数据是历史性数据,对于未来预测并非绝对可靠;比率分析使用的数据为帐面数值,难以反映物价水平的影响,等。因此,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一是要注意将各种比率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全面分析,不可孤立地看某种或某类比率;二是要注意考察公司的经营状况,不能光着眼于财务状况的分析;三是结合各种分析方法。这样才能对公司的历史、现状以及将来有一个比较详尽的分析了解。
由于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不同,因而各种分析者包括债权人、管理当局,政府机构等所采取的侧重点也不同。作为股票投资者,主要是掌握和运用四类比率,即反映公司的获利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成长能力比率、周转能力比率这四大类财务比率。
下面分别介绍各种比率的含义及在财务分析中的作用。
所引数据均尽量采用上述A公司的表例。
(一)获利能力比率常用的分析公司获利能力的比率有:
1.资产报酬率,也称投资盈利率,指公司资产总额中平均每100元所能获得的纯利润,其公式为;资产报酬率=税后盈利平均资产总额×100%其中,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报酬率是用以衡量公司运用所有投资资源所获经营成效的指标。其比率越高,则表明公司善于运用资产,反之,则资产利用效果差。依表例,A公司的资产报酬率为64B2050=3.12%,即每投入100元资金,获得收益3.12元。
由于资产来源除股东外,还有其他债权人,如银行以及公司债券的投资者等,因此,除归属股东所有的税后盈利外,还应包括支付债权人的利息费用。调整后的资产报酬率则为:资产报酬率=税后盈利+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以A公司为例,调整后的资产报酬率为:(64+9.2)B2050=3.57%
2.资本报酬率,即净收益与股东权益比率、税后盈利与资本总额比率,计算公式为:资本报酬率=税后盈利(净收益)资本总额(股东权益)×100%资本报酬率是用以衡量公司运用所有资本所获得经营成效的指标。比率越高,表明公司资本的利用效率越高,反之则资本未得到充分利用。
在股票交易市场,股票公开上市的条件之一,就是公司在近几个年度内资本报酬率必须达到一定的比率。例如,台湾证券交易所规定,资本报酬率低于6%的公司,其股票不得上市;资本报酬率在6%~8%之间的公司,其股票只能被列为第二类上市股票;只有资本报酬率达到8%以上的公司,其股票才能准予列为第一类上市股票。以A公司为例,其资本报酬率为64B700=9.14%,处于较高水平。
3.股本报酬率。其计算公式为:股本报酬率=税后盈利股本×100%从股本报酬率的高低,可以观察到公司分配股利的能力。
当年这一比率高,则公司分配股利自然高,反之,这一比率低,如果不动用留存收益,则分配的股利自然低。以A公司为例,其股本报酬率为64B600=10.67,分配的股利自然高。
4.股东权益报酬率,又称净值报酬率,是指普通股的投资者委托公司管理人员应用其资金所能获得的投资报酬率。
其计算公式为:股东权益报酬率=税后盈利-优先股利股东权益×100%这一比率,可以衡量出普通股权益所得报酬率的大小,因而最为股票投资者关心。这一比率还可用于检测一个公司产品利润的大小及销售收入的高低,其比率越高,说明产品利润越大,反之则不然。以A公司为例,其股东权益报酬率为(64-8)B700=8%。
5.股利报酬率,即股利与股价的比率,它表示按市价计算,公司的股东实际可获得的盈利率。其计算公式为:股利报酬率=每股股利每股市价×100%以A公司为例,其普通股股本为450万元,假定每股20元,则共发行了22.5万股;1990年度普通股股利为42万元,除以22.5万股可得每股股利为1.87元。假定其普通股每股市价为40元,则股利报酬率等于1.87元除以40元为4.67%。
6.每股帐面价值,即股东权益总额与股票发行总股数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每股帐面价值=股东权益总额(优先股数+普通股数)将每股帐面价值与每股票面价值相比较,可以看出经营状况的好坏。通常经营状况良好、财务健全的公司,其每股帐面价值必定高于每股票面价值;帐面价值逐年提高,就表明该公司的资本结构越来越健全。当然,每股帐面价值仅是表明公司股东所投入的每股股票价值,而不是表示股东每股股票从公司所能取出的价值。以A公司为例,其股东权益总额为700万元,普通股股数为22.5万股,假定其优先股也为20元一股,优先股本为150万元,则共发行7.5万股。A公司的每股帐面价值即为700B(7.5+22.5)=23.33元,显然,其每股帐面价值高于票面价值(20元)。
7.每股盈利。计算公式如下:每股盈利=税后盈利-优先股利普通股发行数通过对每股盈利的分析,投资者不但可以了解公司的获利能力,而且可预测每股股利以及股利增长率,并据此决定每一普通股的价值。以A公司为例,其税后盈利与优先股利的差额为56万元,普通股发行数为22.5万股,依公式计算,每股盈利为2.4元。
8.价格盈利比率,简称盈利比。计算公式如下:价格盈利比率=股票价格每股盈利通过分析这一比率,投资者可预测公司未来盈利的增长状况,并由此求出股票应有的价格。
9.普通股利润率。其计算公式如下:普通股利润率=普通股每股帐面价值普通股每股市价×100%这一比率是投资者在比较各种投资机会时的一个重要参数。每股利润率越高,公司股票的质量越好,获利能力也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大。
10.价格收益率,为普通股利润率的倒数。其计算公式如下:价格收益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帐面价值这一比率越小,表明企业获利能力越大,股票质量越好。
11.股利分配率,又称股息支付率,计算公式如下:股利分配率=现金股利-优先股股息税后利润-优先股股息
12.销售利润率,指公司销售收入中每100元平均获得的销售利润。计算公式为:销售利润率=税后利润销售收入×100%这一比率的高低,意味着公司获利能力的强弱。依上式,可求出A公司的销售利润率为64B780=8.2%。
13.营业比率。计算公式为营业比率=营业成本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营业费用销售收入×100%通过这一比率的分析,可测知公司的营业效能,因为营业比率与100%之间的差额就是营业时发生的损益。如果某公司的这一比率超过了100%,则显示亏本状况,反之,这一比率越小,则公司的纯利润越高,获利能力越强。以A公司为例,其营业成本为670.8万元(530.4+140.4),依上式计算,其营业比率为670.8B780=86%,由此可知A公司营业状况较好。其他如销售毛利率、营业纯利润率等从略。
(二)偿债能力比率公司的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反映短期偿债能力,即将公司资产转变为现金用以偿还短期债务能力的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流动资产构成比率等。反映长期偿债能力,即公司偿还长期债务能力的比率主要有股东权益对负债比率、负债比率、举债经营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等。下面分别述之。
1.流动比率,也称营运资金比率,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最通用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这一比率越大,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并表明公司有充足的营运资金;反之,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不强,营运资金不充足。一般财务健全的公司,其流动资产应远高于流动负债,起码不得低于1:1,一般认为大于2:1较为合适。以A公司为例,其比率为1540B850=1.81:1。
但是,对于公司和股东而言,并不是这一比率越高越好。
流动比率过大,并不一定表示财务状况良好,尤其是由于应收帐款和存货余额过大而引起的流动比率过大,则对财务健全不利,一般认为这一比率超过5∶1,则意味着公司的资产未得到充分利用。
如果将流动比率与营运资金结合起来分析,有助于观察公司未来的偿债能力。例如,A公司的流动比率为1.81∶1,其营运资金为690万元,假定B公司有流动资产1800万元,流动负债为1110万元,则其营运资金亦为690万元,但其流动比率仅为1.62∶1。显然,在短期偿债能力方面,A公司优于B公司。从此例可以看到,比率分析法有助于弥补差额分析法的缺陷。
2.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验比率,是用以衡量公司到期清算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的含义在差额分析法中已有介绍。投资者通过分析速动比率,可以测知公司在极短时间内取得现金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最低限为0.5∶1,如果保持在1∶1,则流动负债的安全性较有保障。因为,当此比率达到1∶1时,即使公司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亦不致影响即时的偿债能力。依表例,A公司1990年年终时的速动比率为1070B850=1.26∶1。即A公司的每一元流动负债中,有1.26元速动资产可以抵偿。
3.流动资产构成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构成比率=每一项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总额分析这一比率的作用在于:了解每一项流动资产所占用的投资额:弥补流动比率的不足,达到检测流动资产构成内容的目的。
上述三种比率,主要涉及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下述的各种比率则主要涉及长期偿债能力。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安全,而且关系到公司扩展经营能力的强弱。
4.股东权益对负债比率。其计算公式为:股东权益对负债比率=股东权益负债总额×100%这一比率表示公司每100元负债中,有多少自有资本抵偿,即自有资本占负债的比例。比率越大,表明公司自有资本越雄厚,负债总额小,债权人的债权越有保障;反之,公司负债越重,财务可能陷入危机,可能无力偿还债务。以A公司为例,这一比率为700B1500=46.7%,即每100元负债中,有46.7元自有资本作抵偿,表明该公司的债权较有保障。
5.负债比率。这一比率为上面比率的倒数,它表明公司每1元资本吸收了多少元负债,在实质上与上面比率即股东权益对负债比率是一样的。其计算公式为: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分析这一比率,可以测知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大小,因为负债是一种固定责任,不管公司盈亏,均应按期支付利息,到期必须偿还。一般认为负债比率的最高限为3∶1。但是,必须明确,对投资者而言,负债比率过低并不一定有利,因为公司自有资本相对于负债来说,只需维持在一定水准足以保障公司信用就可以了。此比率过低表明公司举债经营能力有待增强。以A公司为例,其负债比率为1500B700=2.14,即公司每1元自有资本共吸收了2.14元的负债。
6.举债经营比率。这一比率表明公司的资产总额中,债权人的投资额是多少,其计算公式为:举债经营比率=负债总额总资产净额×100%在上面公式中,负债总额即债权人权益,总资产净额则是全部资产总额减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例如,A公司的负债为1500万元,总资产净额为2200万元,其举债经营比率为68.18%,即每100元资产中,有68.18元是经举债取得的。
运用这一比率可以测知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大小并分析股东权益的运用程度。比率越高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越大,股东权益也能得到充分运用。但是,举债经营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经营顺利,这一比率高的公司虽然承担较大风险,但也有机会获得更大的利润,为股东带来更多的收益;反之,如果经营不佳,则借贷的利息将由股东权益补偿,当负债太多以至于无法支付利息或本金时,可能被债权人强迫清算或改组,对股东不利。可见,公司在进行举债经营决策时,必须在预期利润的增加和风险的增加这两点上权衡利弊,均应以市场状况、经营状况的顺利与否为转移。在日本,这一比率一般均达到80%以上。
7.产权比率,即自有资本率。其计算公式为:产权比率=股东权益总资产净额×100%这一比率表明股东权益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是与举债经营比率配合的比率。产权比率越高,公司自有资本占总资产的比重越大,从而其资产结构越键全,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产权比率(自有资本率)必须达到25%以上,该公司的财务才算是键全的。以A公司为例,其举债经营比率为68.18%,可推算出其产权比率为31.82%。
8.固定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固定比率=股东权益固定资产×100%这一比率表示公司固定资产中究竟有多少是用自有资本购置的,并用于检测公司固定资产是否过度扩充、膨胀。比率越高,则公司的财务结构越健全。一般认为起码应高于100%。如果该比率低于100%,则表明该公司要么是资本不足,要么是固定资产过分膨胀。固定资产的过分膨胀,势必使资产的流动性减少,从而影响未来的偿债能力。以A公司为例,其固定资产为660万元,资本为700万元,则固定比率为106.1%。
9.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固定资产长期负债×100%这一比率既可表明公司有多少固定资产可供长期借贷的抵押担保,也可表明长期债权人权益安全保障的程度。就一般公司而言,固定资产尤其是已作为抵押担保的,应与长期负债维持一定的比例,以作为负债安全的保证。一般认为,这一比率起码得超过100%,越大则越能保障长期债权人的权益。否则,则表明公司财务呈现不健全状况,同时亦表明公司财产抵押已达到最大限度,必须另辟融资渠道。以A公司为例,其固定资产为660万元,长期负债为650万元,该比率则为101.5%。
10.利息保障倍数。其计算公式为:利息保障倍数=利息费用+税前盈利利息费用这一比率可用于测试公司偿付利息的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说明债权人每期可收到的利息越有安全保障;反之则不然。以A公司为例,其利息费用为9.2万元,税前盈利为100万元,依上式计算,可知该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数为11.87倍。
(三)成长能力比率成长能力比率可用来测知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上述偿债能力比率,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用来测知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因为安全性乃是收益性、成长性的基础,公司偿债能力比率的指标合理,财务结构才健全,才有可能扩展经营,否则,如果偿债能力弱,则很难想象公司有余力去扩展经营。至于举债经营比率、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则更是公司外部的成长性比率指标。公司举债经营比率高,一方面也说明信誉高,债权人乐于向它投资,公司靠举债获得更多资金扩展经营。而如果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高,也表明其尚有余力借入更多的长期债务用于扩展经营。
反映公司内部性的扩展经营能力的比率则主要有:
1.利润留存率。其计算公式为:利润留存率=税后利润-应发股利税后利润这一比率表明公司的税后利润(盈利)有多少用于发放股利,多少用于留存收益和扩展经营。其比率越高,表明公司越重视发展的后劲,不致因分发股利过多而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比率越低,则表明公司经营不顺利,不得不动用更多的利润去弥补损失,或者分红太多,发展潜力有限。以A公司为例,其税后利润为64万元,应发股利50万元,利润留存率则为21.88%。
2.再投资率,又称内部成长性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再投资率=税后利润股东权益×股东盈利-股息支付股东盈利=资本报酬率×股东盈利保留率这一比率表明公司用其盈余所得再投资,以支持公司成长的能力。公式中的股东盈利保留率即股东盈利减股息支付的差额与股东盈利的比率。股东盈利则指每股盈利与普通股发行数的乘积,实际上就是普通股的净收益。
这一比率越高,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则越强;反之则不然。以A公司为例,其资本报酬率为9.14%,股东盈利保留率为98.66%,则其再投资率为9.01%。
(四)周转能力比率周转能力比率亦称活动能力比率,是分析公司经营效应的指标,其分子通常为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分母则以某一资产科目构成。
1.应收帐款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应收帐款周转率=销 售 收 入(期初应收帐款+期末应收帐款)B2=销售收入平均应收帐款由于应收帐款是指未取得现金的销售收入,所以用这一比率可以测知公司应收帐款金额是否合理以及收款效率高低。这一比率是应收帐款每年的周转次数。如果用一年的天数即365天除以应收帐款周转率,便求出应收帐款每周转一次需多少天,即应收帐款转为现金平均所需要的时间。其算法为:应收帐款变现平均所需时间=一年天数应收帐款年周转次数应收帐款周转率越高,每周转一次所需天数越短,表明公司收帐越快,应收帐款中包含旧帐及无价的帐项越小。反之,周转率太小,每周转一次所需天数太长,则表明公司应收帐款的变现过于缓慢以及应收帐款的管理缺乏效率。以A公司为例,它的90年年末的销售收入为780万元,应收帐款为190万元,假定期初应收帐款为170万元,则其应收帐款的平均余额为180万元,按上式计算,应收帐款周转率为4.3次,即每年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周转次数为4.3次,每周转一次所需天数约84天。
2.存货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销 售 成 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B2=销售成本平均商品存货存货的目的在于销售并实现利润,因而公司的存货与销货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比率。存货周转率正是衡量公司销货能力强弱和存货是否过多或短缺的指标。其比率越高,说明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公司控制存货的能力越强,则利润率越大,营运资金投资于存货上的金额越小。反之,则表明存货过多,不仅使资金积压,影响资产的流动性,还增加仓储费用与产品损耗、过时。以A公司为例,其销售成本为530.4万元,期末存货为300万元,假定期初存货为200万元,则平均存货余额为250万元,根据公式,可知该公司存货周转率为2.12次。
3.固定资产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固定资产金额这一比率表示固定资产全年的周转次数,用以测知公司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其比率越高,表明固定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固定资产的闲置越少;反之则不然。当然,这一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太高则表明固定资产过份投资,会缩短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根据公式,我们可以求出A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即780B660=1.18(次)4.资本周转率,又称净值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股东权益平均金额运用这一比率,可以分析相对于销售营业额而言,股东所投入的资金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比率越高,表明资本周转速度越快,运用效率越高。但如果比率过高则表示公司过份依赖举债经营,即自有资本少。资本周转率越低,则表明公司的资本运用效率越差。以A公司为例,可以算出其资本周转率为:780B700=1.11(次)5.资产周转率。其计算公式如下: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这一比率是衡量公司总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的指标。
总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意味着总资产利用效率的高低。以A公司为例,其资产周转率为780B2200=0.36(次)
差额分析法
差额分析法也称绝对分析法,指以数字之间的差额大小予以分析。它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中有关科目的绝对数值的大小,据此判断发行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财务分析中,主要是分析下列数值的大小:净值=帐面价值=股东权益=资本=总资本-总负债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资本)-固定资产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帐款+应收票据+有价证券发放股利=(本年净收益+累积盈余)-(留存收益+已拨用的留存收益)普通股股利=发放股利-优先股股利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营业纯利=销售毛利-营业费用=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营业费用)税前盈利=(营业纯利+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税后盈利=税前盈利-所得税=本年净收益通过对上述数值的差额分析,投资者可以获得对一个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初步认识。例如,营运资金又叫运转资金,是公司日常循环的资金,表示公司在短期内可运用的流动性资源的净额,即一年内可变现的流动资产减去一年内将到期的流动负债的差额。营运资金的大小,不仅关系到公司经营活动能否正常运行,也关系到短期偿债能力。从上例A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可得出A公司的营运资金为690万元,即: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540-850=690(万元)或:=(长期负债+资本)-固定资产=(650+700)-660=690(万元)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A公司拥有的可供营运的资金是比较大的。
又如,速动资产是几乎可以立即转换为现金,马上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流动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和有价证券等,而商品存货和预付费用不易转换为现金,流动性较差,不属速动资产。显然,速动资产的大小,关系到公司的短期清算能力。从上表中,亦可得出A公司的速动资产为1070万元,即: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1540-(300+170)=1070(万元)所得数字远远大于流动负债,从而初步了解到A公司的短期清算能力是有保证的。
差额分析法仅仅是财务分析的第一步,它无法解释求出的数值的大或小到什么程度,也无法说明该数值以多大或多转资金,是公司日常循环的资金,表示公司在短期内可运用的流动性资源的净额,即一年内可变现的流动资产减去一年内将到期的流动负债的差额。营运资金的大小,不仅关系到公司经营活动能否正常运行,也关系到短期偿债能力。从上例A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可得出A公司的营运资金为690万元,即: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540-850=690(万元)或:=(长期负债+资本)-固定资产=(650+700)-660=690(万元)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A公司拥有的可供营运的资金是比较大的。
又如,速动资产是几乎可以立即转换为现金,马上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流动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和有价证券等,而商品存货和预付费用不易转换为现金,流动性较差,不属速动资产。显然,速动资产的大小,关系到公司的短期清算能力。从上表中,亦可得出A公司的速动资产为1070万元,即: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1540-(300+170)=1070(万元)所得数字远远大于流动负债,从而初步了解到A公司的短期清算能力是有保证的。
差额分析法仅仅是财务分析的第一步,它无法解释求出的数值的大或小到什么程度,也无法说明该数值以多大或多小为好。而许多数值如营运资金和速动资产,并不是越大越好。所以,还应结合其他分析方法,否则,就达不到财务分析的目的。
财务状况分析
经营状况分析是侧重对股票发行公司进行质的分析;财务状况分析则要侧重于对股票发行公司进行量的分析。财务状况分析,就是通过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效果,进而了解财务报表中各项数字的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并作出投资判断。
按股票发行和交易的管理法规,发行公司均应上报并公开其财务报表。我国证券交易管理法规定:上柜或上市交易的股票发行公司,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的中间,向证券主管机关报送中期财务报表;在每个会计年度末,向证券主管机关报送经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签证的期末财务报表,并向公众公布。对于投资者来说,对发行公司的财务状况,即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其实例如下:从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到股票发行公司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从损益表可以了解到股票发行公司在某一期间的经营效果。此外,为反映税后盈利的分配情况以及公积金与未分配利润的增减变动原因,公司通常还列示利润分配表以利于财务分析。有的公司亦将利润分配表专项列出。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有帐户式和垂直式两种。帐户式是将资产项目列在左边,负债和股东权益项目列在右边,使资产负债表左右平衡。下表即为此类。
损益表的格式有单步式和多步式。
多步式是通过以下步骤计算出公司的净收益的:A公司1990年度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资 产负 债流动资产:现 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存 货预付费用其 他流动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土 地房 屋机 器设 备其 他减:折旧固定资产合计资产总计流动负债: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费用应付税款应付股利其 他流动资产合计长期负债负债总计股东权益:股本:优先股普通股股本合计法定准备留存收益:本年净收益累积盈余减:已提拨的留存收益 已宣布的现金股利其中:优先股股利 普通股股利留存收益合计股东权益合计负债+股东权益
从销售收入中减去销售成本,得出销售毛利;从销售毛利中减去营业费用,得出营业纯利润;营业纯利润加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得出税前盈利;从税前盈利中减去应付所得税,得出税后盈利,即公司净收益。上表即为此类。
A公司1990年度损益表 (单位:万元)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营业费用: 工资 折旧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合计营业纯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利息费用 其 他 营业外支出合计税前盈利应付所得税税后盈利分析财务报表,主要是分析公司的收益性、安全性、成长性、周转性。其主要方法有差额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
经营状况内部因素分析
内部因素分析的内容,实际就是公司素质评估。在这方面,投资者可以根据资信评估机构对公司等级的评定来鉴别。
但由于等级评定并不是定期进行的,所以,一般的投资者也需对发行公司的素质进行动态分析。
(一)公司规模公司(企业)规模的大小与其产品的平均成本有关,具体表现为:当公司的规模过小时,平均成本较高;规模扩大,则会使平均程度降低;当达到适度规模时,平均成本会降到最低点。原因在于,一方面,生产的专业分工使生产效益提高;另一方面则是能充分发挥大型设备的生产能力。例如,一个中型厂用一台锅炉,小厂不可能用半台,而且蒸发量相当于这种锅炉一半的,价格也不见得低一半。
但是,公司规模如超过适度规模继续扩大,反而会使平均成本上升。原因在于规模过大造成管理层次繁多,信息沟通困难,管理效率下降。
公司的适度规模,在不同行业中有所差异。此外,随着技术进步及生产要素价格变动等原因,适度规模的标准也会变动。
(二)生产要素判断生产要素的优劣,主要有以下内容:
1.职工队伍素质。其中考察内容包括:
(1)职工的数量和质量与生产要求是否相适应;
(2)管理人员与工人的比例;
(3)职工调离、辞职的比例;
(4)新职工补充的来源和渠道;
(5)职工福利状况是否良好;
(6)职工的士气是否高涨;
(7)与同行业比较,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及技术程度如何;
(8)职工人均智力投资额如何。
2.生产设备水平。主要考察内容包括:
(1)生产方式是否与生产规模密切配合;
(2)工厂设计、厂房构造、机械配置是否适应生产方式;
(3)建筑物及厂房是否有扩张余地;
(4)主要机械部分的折旧情况;
(5)加工精度及速度如何;
(6)机械设备能力是否保持平衡;
(7)与同行业相比,人均固定资产占有量、生产设备新度、微电子技术控制的生产设备所占比重如何。
注:人均固定资产占有量为:固定资产净值B职工总数生产设备新度为:生产设备净值B生产设备原值微电子技术控制的生产设备所占比重为:微电子控制生产设备原值B生产设备原值
3.公司技术水平。考虑内容主要包括:
(1)研究、技术人员的学历、专长;
(2)研究费用、研究设备如何;
(3)过去研究成果及现在研究项目如何;
(4)研究计划与经营计划的配合情况;
(5)研究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的比例;
(6)技术经济开发效益如何。
注:技术经济开发效益为:实施研究成果新增产值B技术开发经费
(三)生产过程
1.概状分析。主要包括内容有:
(1)原材料价格及工资水平的变动以及它们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2)原材料采购的难易及其对公司管理的影响;
(3)公司所处微观环境变化的可能性及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
2.生产能力运用。主要考察内容有:
(1)营业额变化情况。其中,主要查明过去3年的营业额以及增减情况;增减情况是短期还是长期;增减情况是行业的普通情况还是该公司特有的;增减原因何在,等等。
(2)设备利用情况。其中,主要查明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额相比是否充分利用;设备利用率低的原因来自公司内部还是外部;生产能力是否能适应产品规格的变化,等等。
3.生产管理状况。主要考察:
(1)生产计划是否考虑到设备、劳动力、原材料、对外订货等因素,与资金、销售保持平衡;
(2)生产部门是否适当加以管理使计划所期望的质量、成本、交货期等达到标准。
4.与同行比较的参考指标。主要有:
(1)人均产值:公司净产值B职工总数;
(2)原材料利用率:工业总值B原材料消费总值;
(3)能源利用率:工业总值B综合能源消费量。
(四)产品结构
1.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指一种产品从投入市场到被淘汰停止生产的全过程所能延续的时间,又称产品的经济寿命。
分析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处在其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进而考察在不同阶段企业是否采取相应策略,对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状况是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产品生命周期可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均有不同的特征,企业应相应采取不同策略。
(1)投入期这是产品由试制转入小批量生产并开始投放市场试销阶段。由于这个阶段顾客尚未广为接受,销售量增长缓慢,而且投资大,实际成本偏高,几乎没什么利润,有时甚至亏损。
这一阶段的策略,一方面要考虑产品是否达到原定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设计、工艺、设备,形成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搞好市场预测与试销,重视广告作用,千方百计打开产品销路,特别要重视早期用户的示范作用。
(2)成长期这是产品经过投入期验证之后转入成批生产、正式投入市场扩大销售阶段。由于通过广告与试销活动,顾客反映良好,销售量迅速增长,成本下降,利润增加。
这一阶段的策略,一方面要重视市场竞争情况,不断在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型号、试样和创名牌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建立产品销售网络,积极扩大市场渗透,使产品销售更为广泛。
(3)成熟期这是当成长期销售额增长速度达到顶峰后,进入大批量生产和市场销售稳定的阶段。这个阶段由于早期消费者已拥有这种产品、随后消费者并不急于试新而继续购买,而且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开始加剧。
这个时期的策略: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改进产品,实行浮动价格,以廉价和优质的售后服务取胜,稳定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要加强新产品开发,并考虑老产品的转向问题。
(4)衰退期这是产品在经济上已经老化,市场出现滞销有被淘汰趋向的阶段。这时,由于竞争使价格进一步下降,又因新产品投放市场,使老产品销售量锐减,以至使企业利润进一步下降直至无利可图。
因此,企业应预测衰退期到来的征兆,停止这种产品的生产,将现有产品降价出售,把资金和推销力量转移到刚投放市场的新产品上去。
2.与同行业参考的指标。主要包括:
(1)优质产品比重:优质产品产值B全部工业总产值;
(2)新产品占产值的比重:新产品产值B全部工业总产值。
(五)销售环节
1.接受订货情况。主要包括内容:
(1)年中接受订货额与年末余额变动情况;
(2)接受订货的确实程度,有无订立合同;
(3)接受订货量与生产能力相比较是否适应;
(4)接受订货情况与原料存货是否保持适当比例;
(5)接受订货与交货相差很大且成本很高时,有无补救方法;
(6)成品存货是否过多或过少。
2.销售过程情况。考察内容主要有:
(1)现有的销售途径与公司资金负担能力是否适当;
(2)现有的销售机构与同行相比在地区分布及信用情况等方面是强还是弱;
(3)现有的销售管理有无市场调查能力,市场情报的收集、分析及反馈是否迅速,广告宣传费用支出及同行相比水平如何,等等。
3.销售业绩情况,主要考察内容有:
(1)研究生产额与销售额,如两者相差很大时找出其原因;
(2)将销售额分解成销售量与销售单价,研究其动向并与同行比较;
(3)产品的销售额,收益情况,市场占有率等。
4.与同行业比较的参考指标。主要有:
(1)销售收入利润率:本期销售利润B本期销售收入;
(2)产品销售率:全年销售产品总价值B年工业总产值。
(六)管理水平
1.主要考察内容。其中包括:
(1)管理者素质。管理者素质分析主要包括决策能力与其管理部门的性质、规模是否相适应,等等。
(2)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组织机构的基本形式有直线制的组织机构、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机构、事业部制的组织机构、矩阵制组织机构。不同性质、规模的公司一般说应采取相应的组织形式,否则会影响管理效率的发挥。
(3)经营方针。主要看是否从单纯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4)规章制度。主要指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是否适应整个公司的管理经营实际,是否切实有效。
2.与同行业比较的若干综合指标。主要有:
(1)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工业总产值B全部职工年末合计数;
(2)资金产出率:年工业总产值B(固定资产净值+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
(3)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全年产品销售收入B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
(4)产值利税率:(利润总额+销售税金)B工业总产值;
(5)利润增长率:(本期实现利润B基期实现利润-1)×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