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精彩技术文章>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科学家们日前观测到了一颗极具毁灭性的白矮星——它摧毁了方圆8.045亿公里范围内的所有行星。
英国天文物理学家介绍说,在这颗编号为SDSS 1228+1040的白矮星周围,记录到了许多行星物质的残留物和一条富含铁元素的气态带状结构。
SDSS 1228+1040曾是一颗位于室女座中的恒星,距离太阳系约463光年。参与该项研究的鲍利斯·根西克介绍说:“这一天体是我们所取得的一项重要发现。由于再过50-80亿年太阳也会演变为一颗白矮星,因此从理论上讲,通过对SDSS 1228+1040进行研究,我们将可以看到太阳系的最终归宿。”
通过利用多部望远镜对来自SDSS 1228+1040的光线进行观测,科学家们在其附近发现了一个由镁、铁和钙等元素组成的气态圆盘。在进行详细分析后,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物质均挥发自一个直径为50公里的小行星——它被白矮星强大的引力所俘获,在被彻底撕碎后,将逐渐演变为气体。
实验物理学教授汤姆·马尔什指出:“这是我们首次获得在白矮星附近有小行星存在的直接证据,而小行星本身则属于行星系统的一部分。”他表示,在死亡恒星周围发现行星物质将有助于科学家们预测太阳系未来的命运。
科学家们认为,任何白矮星都曾是像太阳一样的恒星。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会不断膨胀并演变为红巨星。在此过程中,这些逐渐死亡的恒星会摧毁其附近的所有行星并将它们汽化为所谓的行星“云雾”。在红巨星的能量燃尽之后,将演变为白矮星。
据悉,演化为SDSS 1228+1040白矮星的恒星已经完全摧毁了其周围8.045亿公里范围内的所有行星。因此,科学家们指出,在距离SDSS 1228+1040较远的地区现在仅剩下一些小行星。
至于太阳今后是否也会给地球造成类似的损坏,则要看其膨胀幅度是否会像SDSS 1228+1040那样巨大。
> >更多精彩技术文章>